「無論是書粥、長所或是麵包宿,我希望讓來到長濱的人可以在這裡留更久,慢慢就會變成不是來這裡玩,而是來這裡交朋友或是體驗生活。」笑稱自己比較像書粥的朋友,而不是店主的高耀威緩緩說著。
 
那天的長濱,因為颱風,大雨發狂似地無止盡的下,不僅玉長公路坍方,所有從台東至長濱的路段皆無法通行,一切行程被打亂。原來從池上至長濱僅需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因為必須繞道花蓮,花了四個小時才抵達。他自己在長濱的住所「長所」也淹起了一片水,但他的聲線卻依然沈穩,不見一絲慌亂。
 
來到長濱二年多,一年至少三分之二時間潛居於此的他,在這遙遠邊境,從一家獨立書店「書粥」開始,今年還慢熬出了一家只接待有緣人淺居的「麵包宿」、一間一人出版社「書粥工作室」,還在疫情中釀出了一本只在書粥及獨立書店銷售的《疫情釀的酒》。
「耀威今天在嗎?」那是初次到書粥時,最常聽見的開場白。
 
高耀威那天恰巧不在,來到店中的在地媽媽與代理店長談起了耀威總會幫忙顧小孩,讓她能好好看書。晚些來的開朗男生則說著常常會請他幫忙代訂DVD。阿嬤則用閩南語唸著平常總是替她跑腿的耀威,沒想到今天不在,不知道跑去哪裡玩了?
 
明明高耀威不在,卻總像他一直都在。
 
書粥在長濱不僅僅是一家書店,更像是一個基地,交流著人情、關懷與想法,也打開了長濱的孩子們通往世界的另一扇窗。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店內書櫃兩旁的燈箱分別題著「小時不讀書,長大開書店」(高耀威在過去撰寫的文章中自陳,那說的就是他自己啦),以及「水能載舟,亦能覆粥」。(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書店不是書的店,而是『人』的店

「這裡是我比較想要的樣子,一個比較有機的空間。」高耀威一人蜷坐在店中的漫畫小包廂說著。十一年前,他在台南正興街開了服飾店「彩虹來了」,後來與街區的朋友們,企劃編輯了世界上最窄視野的在地刊物《正興聞》、在大街上玩起了台日跨國交流的《辦公椅滑行大賽》,各種看似不正經卻又超好玩的另類創意,讓正興街一砲而紅。
 
但他坦言,「彩虹來了」畢竟是商業空間,仍有方方面面需要顧全。而在書粥,卻是全然獨立,兩位一起合資開店的朋友選擇完全信任。「當初他們加入時,我就說完全不能管我。」話才剛講完,他自己覺得這話有些任性,不好意思地噗嗤一笑。本來就喜歡與老人和孩子相處,高耀威從未特別想過如何融入當地,就單純的從「陪伴」開始,從隔壁阿嬤,到好奇踏入店中的孩子們,一一擊破,走進鄰里。


書粥主理人高耀威。(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書粥櫃檯後方櫃檯旁,放著三包王子麵,在便利貼上的留言寫著:「副店長阿智招待,請自取!」那是六年級的阿智留給店長與耀威的。
 
「書店不是書的店,而是『人』的店」,經過兩年多,高耀威更加體認書店之於長濱孩子們的意義。書粥開店第一年時,他覺得應該是要小朋友們自己來書店,但到第二年,他才發現,書店不該等在這,而是要走出去找孩子!
 
「他們幹嘛來?在學校就討厭看書了!」高耀威笑著說,他採用廟前游擊戰的策略(他本人可能不認為這是策略),幾個先鋒型的孩子帶他去廟裡晃,去了孩子們就認識他了,「因為這裡超小,孩子們都會認我的車,都知道你去哪吃飯。小朋友一看到我,就會說喔!你是香港加油的老闆(書粥店中掛著香港加油的旗幟)。」
 
「我跟他們說可以來玩,去告訴他們書店不是書的店,而是人的店。這個『人的店』可能會有一個好玩的阿伯,從某城市來的姊姊。這裡對他們而言,像是一個好玩的遊樂場,因為好玩,他們才會來。」長濱國小加幼稚園的總人數約近百位,來過書粥的孩子大約10幾位,佔了全校人數的1/10左右,常來的忠實班底則大約有5、6個。耀威陪著他們畫畫、幫忙煮泡麵,孩子們或在這看漫畫、或午睡,鄉下的孩子們要的其實很簡單。


左圖:是六年級副店長阿智招待店長們的零食點心。右圖:櫃台上的便條紙寫著「書」是文化的樣貌,或許也反映著書對高耀威的意義;一旁放著的老花眼鏡,則是他貼心提供給讀者使用的,只能說十分暖男無誤。(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書粥是我心目中很棒有流動感的店。」他笑著說,書粥「店長換宿制度」帶來的效果遠超過他的想像。各任店長不同的個性特質,吸引了更多族群走入店中,藉由店長,為書粥建立與社區的新連結。而這連結不僅向內,同時也向外。有次孩子興奮地說著:「我有九個乾媽耶!」高耀威好奇一問,才發現原來過去幾位書粥店長都變成孩子的乾媽。店雖然不動,但因店長不斷地換,突破了地理的距離,在地人毋需遠走,就可以認識新朋友,認識更多外面的世界。


採訪時相遇的代理店長夫妻檔。(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疫情期間,熬出一家書粥出版社,釀出一本《疫情釀的酒》

原來與兩位朋友,三人合資30萬,高耀威只花了12萬就打造好書粥,剩下金額原打算退還,朋友們卻直回說當初不是講好不用還嗎?再加上書粥的銷售收入以及97位前來換宿顧店的店長們省下的人事費,在今年,他成立了最遙遠的個人出版社「書粥工作室」,並於10月推出《疫情釀的酒》。
 
面對疫情所帶來的慌亂與人際間的不信任感,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帶給台灣社會一些力量。書中邀請了台港19間獨立書店的主人、9位職場創作人一起共同書寫疫情期間的反思,並由「獨角獸計畫」的李惠貞擔任書摘摘錄師、實心美術負責裝幀及美術設計。整本書開本小小的,比文庫本略大,那是耀威的體貼,考量到現在大眾不喜讀長文,他希望編輯一本搭乘捷運時就可以看完的書,讀者只要願意慢慢讀靜靜讀,依然能有所得,未來新書也會從此出發點考量。


不只有書粥出版社的首發新書《疫情釀的酒》,還有真正在疫情間釀的酒可以買可以喝!(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禁止飲酒)(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在《疫情釀的酒》中,除了書店主人及職人們面對疫情的反思外,高耀威還穿插了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照片,療癒每一位讀者。(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不要每一個時刻都想要做出成果。」書中布拉瑞揚的分享,特別觸動著他。那是歷經挫折後的達觀,以台東式的寬大與幽默,去面對人世中的一切變遷。離開雲門,於台東成立同名舞團的布拉瑞揚,在工作節奏變慢後,提問著「原來三天什麼都沒做其實也不會怎麼樣」,當我們不再時時刻刻想要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時,因為單純,心中的滿足會漸漸浮現。這也回應到高耀威這幾年來所嘗試的生活。可能只是一個孩子的笑容,一段與朋友生活的分享,他就能感受到單純的快樂。「這是超越物質與慾望的那種快樂,那是無與倫比的。」
 
將廢棄老平房變身為麵包宿,讓需要的人住進來

今年除了成立一家個人出版社,他還開了一間「麵包宿」。「我的目標是透過share的概念,用這樣的方式把空間活化,讓需要的人住進來。」
 
從書粥店長換宿時,耀威就希望能讓來到長濱的旅人們留下來更久些。相較於店長換宿的7天,耀威將麵包宿淺居的時間延長至3個月,每月只收3,800元,因為只有兩個房間,可入住人數有限,僅透過口耳相傳,如今預約已經排到明年10月。


麵包宿內的公共空間。(Photo Credit:圖片提供_高耀威)

高耀威與朋友們花了三個月,將一座廢棄老平房轉變為麵包宿。(Photo Credit:圖片提供_高耀威)

他與朋友們花了三個月,將一座廢棄老平房轉變為麵包宿。看似場景極為浪漫,「但它不是浪漫的一件事。」耀威笑著說,甚至某些前來私訊詢問的朋友還會被勸退。因為這裡不是套房,夏天會有些熱,車聲有些吵雜,但如果你能接受這一切,這裡或許可以成為實踐心中生活的起點。


有時高耀威也會帶著長濱的朋友們到麵包宿逛逛。(Photo Credit:圖片提供_高耀威)
 
  麵包宿內佈置的古意老件。(Photo Credit:圖片提供_高耀威)

最初麵包宿設定邀請寫作者、藝術創作者來此駐村,尋找創作的能量與靈感。「但我後來發現需要這空間的人,其實也有可能是家庭主婦、失意少女、或是困頓的人,都需要這個空間轉換一下。」因為有了時間與空間,人們才能在他鄉暫離束縛與現實,反芻沈澱,探索機會,甚至還有人最後決定留在長濱工作。麵包宿不僅為他鄉者追尋心中的遠方,也為長濱持續帶來他方的活水,攪動這個寧靜的街區。
 
如今回到長濱,越來越像回家

「對我而言,來這邊越來越像回家。我回台南,比較常被問說你何時回來開會、討論;但在這裡卻是,你何時回來吃飯?大家就會開始幫我排飯局。」
 
以前回長濱,似乎不會有那麼多呼喚。

高耀威總是一人默默地開著夜車到書店,開門時孩子來,關門後就是一個人,當時也還滿享受這樣的生活;這次回長濱,晚上要去小紅帽(亦是此次《疫情中釀的酒》的其中一位作者宋弘懋)及茉莉老師家吃飯的他,後天還要去黑糖阿公家玩、去秀蘭家吃飯,行程滿檔。採訪的那天,耀威揪著一群朋友還拎著我們,串串相連,像帶著一串香蕉似的至小紅帽家作客。一下子,從原來幾個朋友的聚會,轉變成近10個新舊朋友的交陪大場面,那是鄉下主人的純粹、熱情與溫暖,也是身為客人的我們一生難忘的回憶。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如今,他對長濱的認識,從自然的好山好水,逐漸浸入了街區的血脈。「我覺得對一個地方的認識,不僅是看到美好的一面,而是你可以理解有甘有苦的一面,才是真正的認識。」
 
只要有人就有江湖,一切漂浮與潛藏的世事自然無法避免。但對他而言,只要能同理諒解,沒有什麼事非得往心裡去。「一切都需要溝通,但這溝通不是用講的,而是真正行動。一年兩年不夠,那就做到五年十年。因為太知道人類的脆弱,就更能理解某些反應是為了保護自己。因為同理,讓我不太在意這些事」。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相較於金錢,更需要自由

高耀威笑說自己人類圖情緒中心空白,容易被他人情緒感染卻也能很快轉移。
 
但就像村上春樹所寫的,有些在瑣碎人生中發生的小事與記憶,總在某個時刻,穿過遙遠的漫漫長路,前來造訪。
 
人過不惑之年,如今他在逛街時,依然不太敢將手放進口袋。過去從未細想,直到最近,才意識幼時與弟弟被店家無故搜身的記憶依然烙印深處,那惴惴不安感,仍時時浮沉心底。經營書粥後,也因不希望造成任何誤會,反覆斟酌後,他決定比照代理店長,自己也不支薪。那時,心中糾結的線團突然散開,反而能更坦蕩,更盡情的在書粥發揮。所以他常說:「我不是書粥的老闆,我是書粥的朋友」。
 
也有朋友會問他是不是不需要錢?耀威坦言:「我不是不需要錢,而是更需要自由。」笑稱自己是文化零工,收入都是源自於演講、寫稿、評審、顧問等零星工作,長期的大案子不是沒有機會,卻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生活不只有一種,有志向當然很好,但不該讓追求理想成為黑洞,吞噬自己。耀威最近為《地方手帖》撰寫「大笨蛋生活法則」,專欄中持續挖掘挑戰社會主流的人事物,他自己也在長濱實踐著小尺度生活,不用規模很大很賺錢,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重要。書粥、長所、麵包宿、書粥出版社,都在這樣的初心中,一一落實。未來,他還希望能開間超迷你書店,所有書粥出版社的書都只在這獨賣,到達超獨立超自在的狀態。曾經精算,每月只要一萬多元他就能生活。而現在,正是他未來理想生活的練習。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第二次正式採訪的這天,隔壁阿嬤如時到訪,兼任我們的攝影指導;湯叔在「下」死人不償命的大雨中,從門外身手矯健的將甜甜圈甩進店中,這一切風景都很珍貴。走入他方,無法求快,也毋需求快,人情與理想都需要時間去釀去熟成。如同《疫情釀的酒》中,陳冠宇寫下的「不要想太多,就一步一步去做你能做的」。兩年多來,從書粥、書粥出版社、到麵包宿,一個社區系統的實驗逐漸顯現,外人看似覺得步調很快,但其實這些空間的規模與整修金額都不高,真正需要的是時間與決心。而高耀威從不心急,只是踏實的一步步嘗試與探索,時候到了,心自明霧漸開,一如長濱的大山大水。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羅正傑)

INFO|
書粥
地址:台東縣長濱鄉長濱村22-1號(定位請找「哈地喇小吃」)
營業時間:13:00-19:00(盡量不公休)
FB:https://reurl.cc/V5reby

總編輯/彭永翔 joshpeng@motstyle.com.tw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