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提及「安德里亞居民相信城市裡的每樣創新,都會影響天空的樣子,所以在做任何決定之前,他們都會計算他們自己、這座城市,以及全世界的利害。」因為每個決定皆是蝴蝶效應的振翅,將一吋吋改變我們生活的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建築做為當代社會最高昂的能源消耗之一,人類該如何創造出一座美好、宜居、可循環的理想生態之城?長期關注永續設計的義大利建築師Mario Cucinella,去年以首個完全由在地土壤結合3D列印所闢建而成的生態住宅TECLA 備受矚目。

今年受邀在2022年米蘭國際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Milano)策展的他,又將如何透過大型裝置Design with Nature構建出一座未來城市的生態系統?讓我們一起跟著Mario Cucinella的步伐,在植栽環伺的綠意蜿蜒中,感受這座理想之城正在實踐的生態轉型吧!
自1972 年聯合國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人類環境會議」中所提出的「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至今已屆五十個年頭,然而面對超載的地球,該如何達到生態的可持續性,仍是一道極其宏觀的命題。

對長期關注建築與氣候變遷的Mario Cucinella來說,綠色建築真正的挑戰其實是技術以外的人文關懷。因為建築是與景觀、設施、社會並列的城市現實,因此所謂的理想棲居並非一味尋求技術,而是讓建築既貼近在地人文風土,也能透過可循環的永續設計勾勒出美好宜居的未來生活。


Mario Cucinella受邀在2022年米蘭國際家具展策展,並以大型裝置Design with Nature聚焦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此裝置作品,一條巨大且蜿蜒的平台地帶,結合自然、植物與材料的展示,並探索了循環經濟和回收再利用的主題。(Photo Credit:Giovanni De Sandre 

做為一名建築師深諳設計之餘,還要有同理心

做為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以下簡稱MC A )創辦人暨創意總監,1960年出生的Mario Cucinella,曾與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Renzo Piano共事,1992年在巴黎創立MC A,1999年正式將辦公室落腳義大利波隆那,並於2021年成立全新米蘭總部。

Mario Cucinella曾擔任第16屆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館「義大利群島」(Arcipelago Italia)策展人,2015年亦創立可持續發展學院S.O.S(School of Sustainability),提供年輕世代更多元的機會接觸永續議題,並學習在變革時代裡尋求創新的解決之道。因為他認為做為一名建築師,不僅要深諳設計,還必須具備工程、設計研究、社區參與等廣泛技能,並在擁有創造力的同時,懷揣同理心。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暨創意總監Mario Cucinella。(Photo Credit:Giovanni De Sandre
 
以Design with Nature生態系統為架構的未來城市

然而我們是否能以當前的生活方式,在城市或居所中快速開啟一個嶄新時代?永續設計又必須使用哪些工具和最新材料?面對層出不窮的社會現況,Mario Cucinella在2022年米蘭國際家具展,以佔地400多坪的大型裝置Design with Nature回應時代提問。

展覽現場以當代20種創新和可重複使用的材料拼構而成,從大麻纖維、芒果人造皮革、魚鱗布到真菌絲體製成的吸音板等,透過Design with Nature我們將會發現到原來生態轉型並非如此遙遠。


此裝置由兩張 68 x22 米、超過 420多坪平台桌,講述生態轉型和城市所需的材料,並代表了一處人們可以聚集的空間。(Photo Credit:Salone del Mobile.Milano)
 

Mario Cucinella 表示,「理想的城市必須與自然建立真正的友誼。我認為這件裝置的設計關鍵在於,它把參與米蘭家具展的人們齊聚一堂,並創造出一個得以交流的社交場域,同時又能呈現猶如圖書館般的寧靜感。因此藉由Design with Nature 我們體現了城市生活的動態、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可能性,同時也強調當代的社會性,以及我們所謂的生態系統知識。這是一個可共享的愉悅場所,並透過設計減少廢棄物對地球的負面影響。


此裝置展示了植物和動物廢物,以及人類產生的廢物——無論是農業、工業還是城市——已經可以被轉化新的材料或其他物件,並賦予物質第二和第三生命。(Photo Credit:Giovanni De Sandre

【延伸閱讀:廢棄魚麟成為3D列印的材料、蠶絲與玻璃的異材質複合?台灣在地材料工藝運用的新視界!
 
因為Design with Nature 既是一個景觀,同時也是一個討論、分享、閱讀、思考、工作與社交的場所,Mario Cucinella亦透過現場「生態轉型」、「城市首個建築模組的家」與「作為礦場的城市」三個主題的演繹,帶領大眾探討循環經濟與回收升級再造的社會議題,同時也讓城市化為礦山儲備場,藉由死而復生的廢棄物提供未來建築所需材料,體現未來生活的良性生態系統。


展場一隅。(Photo Credit:Salone del Mobile.Milano)

整個城市就是一座資源豐沛的材料交易所
 
但城市如何變身礦山?Mario Cucinella說到,城市就是一個開放的建築工地,也可被視為礦山。因為在未來 50 年內,建築材料、玻璃、鋼鐵、鋁、磚塊等都將劇烈減少,但城市正是由這些材料所製成。因此我們計劃拆除建築物並重新使用它們的組件,哪怕是垃圾掩埋場,也可以成為資源豐沛的材料交易所。「因為我們的未來需要生態系統,它能將新一代的材料、設計知識和技術匯集而成,透過Design with Nature我們正在研究如何讓城市變身『資源保護區』。仔細想想,如果城市遍地都具備再生潛力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建築材料,那麼我們未來的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因此,『城市如礦』(city as a mine)是此裝置中最為重要的探索主題。」


展場一隅。(Photo Credit: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展場一隅。(Photo Credit:Salone del Mobile.Milano
 
現場展示各種因農業、工業與城市所產生的廢棄材料是如何經由轉化被賦予新生,從天然與非天然材料的差異,新興材料的來源、轉化、加工、用途,到最終成品。這不僅意味著寶特瓶、鞋履和家具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得以重生,也預示著由時尚和紡織界所創造的新面料,像是果皮、皮革、菌絲體、咖啡渣等各種新興材料,也將成為改變這個時代的另一種創新可能。

【延伸閱讀:廢棄龍蝦殼可以做成環保塑膠袋?Vitra 設計博物館《塑料:重塑我們的世界》細數塑料百年發展史


展場一隅。(Photo Credit: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展場一隅。(Photo Credit:Giovanni De Sandre

從果皮、皮革、菌絲體到咖啡渣,這些以回收或新興材料製成的家具,造就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Photo Credit:Giovanni De Sandre
 
一如展覽結束後,現場裝置也將透過不同形式與功能的組合重生,可能會走進校園成為學校圖書館裡的座椅,或是化身實驗室裡的桌子;透過Design with Nature,我們將尋獲不只一種與自然共創的方法,因為Mario Cucinella相信,「對永續的關注不是一種趨勢,而是一種必要的改變,透過米蘭家具展我們將能看到各種可重複使用的材料、低限影響環境的設計、減少浪費的生產過程,以及像Design with Nature這些展後可重複使用的裝置材料,都是使今年成為某種轉捩點的趨勢總和。」

 
展場一隅。(Photo Credit:Salone del Mobile.Milano
這是一個追求回收和升級再造的設計裝置。(Photo Credit:Giovanni De Sandre
 
善用材料,持續推動永續綠色建築
 
回溯這幾年Mario Cucinella操刀過的建築項目,從全球首個以在地原土建造3D列印所打造的永續發展生態住宅TECLA、義大利首家獲得LEED黃金級認證醫院的義大利米蘭聖拉斐爾醫院新外科與急診中心、MC A全新米蘭總部、義大利Santa Maria Goretti 教堂,以及義大利Palazzo Senza Tempo歷史文化中心等,皆讓人見識到Mario Cucinella在永續設計的穿針引線間,仍持續體現人文、地景、歷史與當代綠色建築相互輝映下的遊刃有餘。


不到十天施工時間即完工,全球首個以在地原土建造3D列印所打造的永續發展生態住宅TECLA,以低技術傳統材料巧妙結合高科技施工方法,創造出一棟近乎零碳排放的開創性建築典範。(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MC A攜手義大利團隊 WASP ,取用當地土壤作為原料,以黃蜂的蜂巢結構做為靈感,打造首個雙穹頂3D
列印結構的低碳住宅,不只建造材料完全可回收,且建造過程亦具備碳中和特性。(Photo Credit:WASP)

義大利米蘭聖拉斐爾醫院新外科與急診中心,做為醫院的擴建計劃,新醫療大樓由基座與塔樓組成,與周圍環境相呼應。(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義大利米蘭聖拉斐爾醫院新外科與急診中心,猶如冰山般的曲面建築以玻璃編織立面,結合以陶瓷專門設計的挑高垂直百葉窗格柵,此窗會隨太陽路徑產生變化,可減少太陽輻射造成的熱負荷,降低室內空調的需求,亦可分解煙霧顆粒,並減少 60% 的能源消耗(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此為義大利米蘭聖拉斐爾醫院新外科與急診中心屋頂格柵結構。(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醫院內部空間也引自然光與溫暖色調體現舒適氛圍。(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2021年MC A米蘭新總部成立,辦公室位於一座 1930 年代三層樓高的前工廠之中,建築立面保留了歷史的紋理,內部空間則經由設計重新梳理成一個可容納百位專業人士進駐的現代化場域。(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MC A米蘭辦公室。(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其中位於義大利南部山城的Santa Maria Goretti 教堂,是Mario Cucinella 三十六年建築設計生涯中首個教堂項目,他以四葉草與拜占庭式教堂後殿做為設計靈感,運用白色混凝土打造流線建築外觀,兼具現代感、永恆性以及優雅神聖的視覺審美,造就與土地融為一體的迷人棲居。

室內空間亦以懸掛於在16公尺高天花板上半透明織物,輕巧地將自然光漫射,避免環境中的眩光現象,同時也為祈禱和冥想營造平和、溫暖卻有力的宗教場域氛圍。不只透過自然採光與通風降低空調及人工照明,同時Mario Cucinella也結合多種節能技術的綜合運用,使Santa Maria Goretti 教堂獲得 A 級能源認證。


Santa Maria Goretti Church教堂以純白混凝土做為建築容器,結合優雅的流線弧度,既與地景相融,同時也透過以四葉草為靈感的外觀造型創造了室內寬裕的空間格局與動線。(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Santa Maria Goretti Church教堂迷人的建築線條猶如一座立體雕塑般矗立於地景之上。(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Santa Maria Goretti Church教堂內部以半透明織布懸掛而成,牆壁則採用混何了大麻纖維和石灰的灰泥手工打磨而成,營造出一種神性下的平和感。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此外,面對新舊交融Mario Cucinella也有個人獨到的見解。位於義大利的Peccioli是一座圍繞著中世紀城堡與自然環境發展的迷人山城,由 MC A 操刀設計的永恆宮殿( Palazzo Senza Tempo)歷史文化中心,是一座包含多媒體圖書館、咖啡館、展覽館等功能的公共建築。在設計上以改造後的14世紀的宮殿建築群和一座全新二層建築所組成,並透過一座懸挑觀景露台廣場,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飽覽壯麗的山谷美景。

Mario Cucinella 說:「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希望歷史文化中心也可以賦予自己具有當代元素的新生活,而不僅僅只是生活在過去。」如此一來,擴建的露台猶如橋梁,將新舊世界銜接成同一幀風景,並在尊重當地歷史環境的前提下,揭示當代建築如何透過設計與城鎮對話,並成為義大利中古世紀山城的一部份。


Palazzo Senza Tempo座落於義大利中古世紀建築包圍下的山城之中。(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建築師擷取山城性格,反映在新的建築設計之中。(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透過這座懸挑觀景露台可打開觀者視野飽覽美景。(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透過新舊建築的和諧對話,不只串連自然、融合城市文化底蘊,亦展現出Mario Cucinella對人文的關懷。(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總是因地置宜的Mario Cucinella 表示:「每個項目的材料都截然不同,都需要我們考慮其環境、文化和社會背景。我們經常透過研究每棟建築的具體條件尋找適合的材料,而大部分的靈感以及超越形式的思維,都是來自對自然世界的研究。」像四葉草的Santa Maria Goretti Church教堂,也TECLA永續住宅的蜂巢結構。
 
正如Mario Cucinella經常反覆閱讀,由美國作家波西格(Robert M. Pirsig)所撰寫的《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所提到過的一段話,「你上山修行後得到的禪其實是你帶上去的.(The only Zen you can find on the tops of mountains is the Zen you bring up there),由Mario Cucinella所推動的永續概念,既是他一生追尋探究的使命,也是他持續以綠能建築為生態平衡所帶來的一線曙光。


Mario Cucinella始終以永續設計為信念,讓建築不再只是能源消耗的幫兇,也能成為美好城市生活的開拓者。(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編輯/Christine Chen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