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陳澄波,第一個浮上腦海的印象是什麼呢?是他飽含鄉土眷戀的繪畫,還是戲劇性的生命句點?
 
1895 年,出身嘉義的陳澄波在日治教育下長大,他以極高的藝術天賦和辛勤的努力,不僅成為第一位入選當時最高榮譽——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的台籍西畫家外,同時也積極參與各式畫會,留下數量頗豐的藝術創作。陳澄波被認為是台灣藝術的重要代表藝術家之一,國立故宮博物院曾在他 120 歲冥誕舉辦個展並巡迴東亞外,作品《淡水》曾在 2006 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創下台灣藝術家油畫拍賣最高價的紀錄。
 
由尊彩藝術中心所舉辦的「畫說 陳澄波・藝術與文史特展」貫穿陳澄波生涯,從學術與畫作不同路線,呈現藝術家年少的稚嫩至生命最後一年的心血結晶。本次專訪精研台灣藝術史的尊彩藝術中心陳菁螢總經理,從四個角度切入,為我們細細揭開陳澄波的藝術密碼。

為歡慶《陳澄波大全集》的完整出版,尊彩藝術中心隆重推出「畫說 陳澄波・藝術與文史特展」,呈現陳澄波藝術成就與學術交流。(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本次展覽共有近 30 件原作盛大展出。(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切角1. 從鄉下孩子躍上國際舞台,不同時期藝術道盡陳澄波生涯轉變

1920 年代是個風雲際會的時期,當時的藝術家們立基台灣、放眼國際地發展和創作,許多人遠赴日本接受專業藝術教育,出身自嘉義的鄉下小伙子陳澄波亦是其中一員。就讀東京美術學校時,陳澄波以堅實的學院訓練為基礎,發展出構圖與題材皆十分嚴謹的繪畫脈絡,更成功在 1926 年成為首位以繪畫入選藝術最高殿堂帝國美術展覽會的台灣藝術家。
 
聲名大噪的陳澄波於 1929 年離開日本轉赴上海教書,也開啟他藝術生涯的另一個高峰。那個年代的上海既開放又國際化,陳菁螢指出,從陳澄波旅居上海的繪畫可以看出來,身處在十里洋場且週遭環繞優秀藝術家的陳澄波是如何懷著躍躍欲試的心情。他大膽展開實驗,將中國透視法與水墨畫的技法融入繪畫,創造出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將所有新鮮事物以全新的技法盡收紙上。


尊彩藝術中心陳菁螢總經理。(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然而戰爭陰影隨即籠罩上海,陳澄波不得不與家人遷回台灣,彼時已經在日本與上海累積充分經驗以及知名度的他,也踏入了無論視角、技巧與創作企圖心都非常豐富的鄉土時期。對於台灣社會懷著強烈使命感的他,不僅繳交出大量紀錄台灣風貌的作品外,同時也積極活躍於畫壇,以畫筆推動著台灣藝術前進。光是 1930 至 40 年代,陳澄波幾乎每年都有十數個展覽在日本、台灣和上海三地發生,活躍的參展不僅見證藝術家充沛的創作活力,同時也證明其成就在當時即備受肯定。


陳澄波<鹿港老街>,1933,油彩畫布,38.1×45.3cm。(Photo Credit:尊彩藝術中心)

切角2. 獨一無二的構圖與豐沛情感,陳澄波以藝術家觀點撰寫台灣歷史

不過該如何欣賞陳澄波的藝術呢?陳菁螢建議可以先從「構圖」切入。有別於西洋繪畫常見的單點透視或者中國繪畫中的平遠式,陳澄波的藝術中則運用了他獨特的多點透視法,陳菁螢以自己經驗為例,當她實際走訪藝術家筆下場景時,意外發現藝術家透過不同角度捕捉同一場景,再重新組構成一幅屬於陳澄波個人的立體風景,移動觀看時興許就像是如今的 3D 繪畫一般。


陳澄波<椰林>,1938,油彩畫布,97×130cm。(Photo Credit:尊彩藝術中心)

陳澄波<廟口>,約 1932-1941,油彩畫布,60.5×72.5cm。(Photo Credit:尊彩藝術中心)
 
此外,縱使傳統顏料經過百年已然沉澱,當我們細細品味時還是能夠看出其扎實的藝術訓練、靈動的筆觸與光澤的顏料質地,彷彿親炙藝術家創作時的猶疑與飛揚。陳菁螢指出,陳澄波的畫作其實洋溢著滿滿的情感,無論是對於土地的關懷,還是對於家族親情的重視,幾乎都自由地透過油畫表現出來。陳澄波以藝術家的觀點撰寫台灣的歷史和社會人文,觀賞其繪畫同時,也是看著台灣現代藝術如何在他的筆下大放光彩。
 
這次「畫說 陳澄波・藝術與文史特展」是睽違十年尊彩藝術中心再次展出大規模的陳澄波藝術創作個展,無論運送、保全和畫作展示皆以高規格對應,固然費盡不少心血,陳菁螢仍堅持如此。她特別希望能夠展出過去少見的陳澄波藝術,好比十幾張早期的水彩畫和日本時期的膠彩畫,不單單展現出陳澄波在油彩顏料外的嘗試,更讓觀眾看見少年陳澄波在藝術啟蒙老師石川欽一郎的指導下,如何透過水彩紀錄如小南門、自來水園區等日常景色,筆法樸拙但仍富含對於鄉土的情懷。陳菁螢期待藉此展現出台灣現代藝術史啟蒙的篇章,對她而言,這些起點就如同疊磚牆般,一層層累積起觀眾透過繪畫對於陳澄波、對於台灣藝術史的理解。


本次展出過去少見的陳澄波早期水彩畫與日本時期的膠彩畫。(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左)陳澄波<水源地附近>,1915,紙本水彩,23.5×31cm。(右)陳澄波<寒冬>,1926,紙本膠彩,135×66cm。(Photo Credit:尊彩藝術中心)
  
由左至右依序為陳澄波<台北東門>,1916,紙本水彩,31×23.6cm;<遠望公賣局>,1916,紙本水彩,31.2×23.5cm;<草山瀑布>,1916,紙本水彩,31×23.5cm。(Photo Credit:尊彩藝術中心)

切角3. 過去少見的裸女繪畫,揭開陳澄波創作生涯的面紗

要理解透徹,自然也不能少了陳澄波的裸女畫。過去大眾對於陳澄波的印象多以嘉義公園、溫陵媽祖廟、淡水等風景繪畫為主,但是這次尊彩藝術中心特別展出滿滿一牆裸女繪畫,陳菁螢笑稱,不是陳澄波少畫裸女,而是過去台灣社會對於陳澄波的裸女繪畫較不重視,尤其三十年前展出時,許多人都無法接受,認為如此害羞的畫作怎麼能懸掛在家中。但其實陳澄波從 1924 年就開始創作裸女畫,時年美術學院認為透過繪畫裸女是藝術教育的一環,更藉此訓練學生對於人體真實的的線條、姿態和動態的掌握,提升學生描繪人物與情感的能力。而當陳澄波 1930 年代到上海任教後與同期藝術家們皆保持如此想法,在保守的社會中創建出開創的場域,讓學生盡情地練習裸女繪畫。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左)陳澄波<側坐裸女>,1925-1926,油彩畫布,64×90cm。(右)陳澄波<裸女右腕指肩>,1926,油彩畫布,80×52.5cm。(Photo Credit:尊彩藝術中心)

陳澄波的裸女畫具備獨特的時代性,不單單重視構圖或油畫技法,仿佛有些話語埋藏其中。旅居上海短短三年多的時間,陳澄波便繪製了八百多張人體淡彩,雖然種種因素下失去大半,但我們還是能感受到藝術家對於人物繪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這次特別展出陳澄波不同時期的裸女繪畫,一覽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如何探索和實踐裸女繪畫:從學院時期基底嚴謹的裸女繪畫,到上海時期自然奔放且戲劇性的創作,從中可以看出藝術家的心態如何逐漸累積出自信,將意氣風發都揉雜進繪畫中。此外,這次展出的小型裸女畫,也能夠瞥見藝術家如何快速地將模特兒的神色和姿態記錄下來,即使不如大件畫作修飾到完滿,但反而保留了臨場感,觀眾彷彿也被拉到藝術家所處的時空。

 
(左)陳澄波<裸女高傲>,年代不詳,木板油彩,22.5×15.5cm。(右)陳澄波<仰臥裸女>,年代不詳,木版油畫,15.5×22.5cm。(Photo Credit:尊彩藝術中心)

本次特別展出陳澄波不同時期的裸女繪畫,一覽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如何探索和實踐裸女繪畫。(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切角4. 經歷時代淘洗,屹立不搖的藝術與文化價值

對於如今陳澄波儼然成為台灣藝術的代表性人物,投入臺灣美術史梳理三十年的陳菁螢感動萬分。她回想起當年即便陳澄波已經是榮耀與成就兼具的前輩藝術家,但受限於戒嚴,許多藝術史書籍長期無法公開討論其藝術,直到藝術家雜誌社出版台灣美術全集時,台灣民眾才對陳澄波有較廣泛認知。她認為之所以陳澄波的藝術能被世人懷詠至今,陳澄波的家族與基金會對於臺灣美術史的教育功不可沒,因為透過基金會完整的資料庫編列與系統的梳理,學術界方能針對陳澄波以及其同代藝術家的創作提出跨領域的詮釋,而也正因為有學術的深化,才讓藝術家的底蘊如何為大眾所認知打下基礎。


《陳澄波大全集》的完整出版,還原陳澄波的藝術成就與生命際遇,亦是研究與教育推廣的第一步。前十卷為大八開精裝畫冊,第十一至十八卷,為十六開本的軟精裝。(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展覽期間陳列陳澄波基金會歷年學術研究出版書籍,並有豐富的台灣藝術史各項書籍提供閱讀。(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儘管過去我們對於陳澄波在國際拍場上的價格時有耳聞,陳菁螢也強調,對於一個國家的大師並不應該單純用市場的價值來判斷文化上的價值,更明白地說,不應該由市場來定義誰是重要的藝術家,對大師級藝術家的定義源自於對於民眾與學術的深刻影響力。而近幾年官方政策在台灣藝術的深耕與全面推廣,讓民眾能夠更輕易地閱讀遙遠的時代藝術,從中發現台灣現代藝術其實同樣時髦,同樣有著與當代人相似的情感與煩惱。而透過陳澄波與同輩藝術家力爭上游的意志力,以及他們留下來的重要藝術品,哪怕時代與市場的浪潮一波波打下,精萃的藝術珍寶仍舊會在其中綻放光芒。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畫說 陳澄波·藝術與文史特展
展期:2022.04.30(六)-2022.07.31(日)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一樓展館(台北市内湖區瑞光路366號)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 11:00-18:00
 
展期:2022.08.05(五)-2022.08.28(日)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二樓展館(台北市内湖區瑞光路366號)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 11:00-18:00

編輯/張譯云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