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貴婦奈奈

一群人,緊跟著他們的夢想指引,一步一步向前,一點一滴成就,堅定信念不放棄,直到…自己的夢想境地。這群人,我們叫他 夢。行者;且隨 MOT/TIMES 的文字翻開 Johnnie Walker「發現夢行者」計畫,帶領你發掘更多存在身邊的夢行者故事......

生命的起源,或許是來自於泰坦神族的閃電,抑或是上帝在第六日的靈感;但更有根據的是,來自於那片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當我們遇到了困難,坐在沙灘上、望著波濤的那端,彷彿事情就能迎刃而解。或許當廖鴻基踏上船舷、成為討海人的當時,心中也是想解開某種困惑吧。如今,海洋已經回應他的問題,給了他一支從未想過的文筆。
「到海上並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自己的生命找答案。」

-台灣少數的海洋觀察作家 廖鴻基
 

鮮少有文學家如此熱愛海洋,經常以海為家、領有船員證,是專業的討海人;更少有討海人拿起筆寫作,還得了這麼多文學獎,成為大學講師、駐校作家。今年 54 歲的廖鴻基,就是這樣一位台灣稀有的海洋文學作家。他跨出陸地、乘上浪濤,只為追尋一個現況無法回答他的人生答案。

那時,廖鴻基高中畢業、當完兵,跟一般畢業生一樣在家鄉找工作。在幾方嘗試後考上了水泥公司,擔任採購職務。「但我覺得自己被關起來了,為了糊口就要這樣被關住,連窗外的麻雀都比我自由。當時如果不離開,可能一輩子這樣過了。」回想起過去,他如是地說。「後來,我跑去印尼養蝦場當監工。到了國外,回頭看自己的故鄉,感受到台灣在國際地位上的種種問題,又從閱讀中重新認識台灣歷史。我開始想,也許該透過政治工作來做點努力。」

從印尼回國後,廖鴻基當起花蓮縣議員助理。但在接觸政治後,他發現自己口才與個性不太適合,於是選擇離開政治圈。不知哪來的感召,廖鴻基望向那片藍藍大海。「既然陸地上沒機會,那就問問廣闊的海洋吧!」從此,他更堅定自己今後要專注在海上工作;在 35 歲那年,尋求那當前尚未清晰的人生課題。

「其實最大壓力是來自家人的不諒解,質疑我為何要當討海人?社會上對討海人的刻板印象很深,認為是在陸上走投無路才躲去海上。我不想面對也不想解釋,畢竟你們不能幫我走我的人生路,又怎能禁止我想做的事呢?」雖然選擇緘默,但廖鴻基想用行動證明:討海也可以走出一片天!於是他腦海中不停計畫著還有什麼可以做……。「當時想,那就寫些東西吧!」從未受過寫作訓練的廖鴻基,開始記錄起自己的海上生活。一支筆和幾張小紙片,記錄著船員們的對話和當下的心情,每張小紙片都能帶他重回現場。就這樣,天氣好的時候就出去討海,天氣差的時候就在家裡整理資料寫作。

在他 1996 年出了第一本書《討海人》時,就入圍文學獎決選,被蔣勳形容有小說的企圖和張力,像是他與生俱來的才能。「新書發表會時,我邀請跟我一起出海的漁民和家人出席,我爸還裝成讀者問我:廖先生,你有沒有想過,討海的時候父母很擔心你呢?」他知道父母的擔心,所以認真證明自己選擇的路是對的!出了兩本書後,廖鴻基接著成立黑潮基金會,進行鯨豚生態調查,四處演講,分享他的海上智慧;更於東華大學兼課,還在海洋大學當駐校作家。除了寫作之外,他的下一步仍心繫海洋,目前正在為台灣第一座海洋教育中心催生,希望讓更多人體驗海、認識海—這個孕育生命起源,以及今日廖鴻基的地方。

編輯/陳秉松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