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家在制定法令時,從來沒有想過原住民的立場是什麼。當我們什麼都不是的時候,都蘭鼻曾被當作垃圾場;當要發展商機的時候,說要在都蘭鼻蓋飯店,而我們從來沒有在自己的土地上當自己的主人。」阿美族創作歌手舒米恩·魯碧(Suming Rupi)在2011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原住民專輯之後, 2013年回到家鄉台東都蘭舉辦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阿米斯音樂節。
 
11月23、24日即將迎來第五屆,規模更勝前四屆,地點從都蘭國中搬到了阿美族傳統領域都蘭鼻,目標希望能吸引六千人次參與。阿米斯音樂節一步步擴大、走到今日,關鍵在於組織有別於其他音樂節,大多是由上對下的規劃,舒米恩則是依循部落傳統年齡階層規範,類似全民中學的概念,將文化學習場域跨越到地方社區,由下而上的行動串聯。
 
就如同音樂節的Slogan「在自己的土地上長出自己的花」,阿米斯音樂節不是舒米恩的音樂節,而是屬於都蘭部落的音樂節!透過音樂將文化的種籽撒下,在都蘭的土地上凝聚部落的集體意識,同時也張開雙手,歡迎外地人一同參與、理解並認同部落文化,共同守護在地,沒有人是局外人。而都蘭部落的故事,可以給予在城市裡生活的我們,什麼樣的想像及思考呢?

舒米恩與都蘭部落共同努力爭取下,今年阿米斯音樂節將在傳統領域都蘭鼻登場。(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姜洋)

沒有了阿美族,都蘭部落還是移民者的夢土嗎?
 
從千禧年之後,台東都蘭部落與台灣其他鄉村一樣,也面臨了部落年輕人口外流、高齡人口等問題,但都蘭的天然美景,海天一色,緩慢的生活步調,每年吸引許多觀光客到此朝聖,甚至被視為移居台東的夢土,有不少外國人及城市人紛紛選擇移居至此。
 
都蘭部落內部就曾做過一份調查,在西元2000年之後,外來非原住民人口數超越了阿美族人,佔都蘭總人口數的52%,而阿美族人則降到了48%。眼看都蘭阿美族的部落主體逐漸被稀釋,都蘭部落總幹事蔡政良就直言:「如果不改變,五十年後可能就沒有都蘭部落了!」


都蘭的天然美景,海天一色,緩慢的生活步調,每年吸引許多觀光客到此朝聖,甚至被視為移居台東的夢土,有不少外國人及城市人紛紛選擇移居至此。(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姜洋)
 
外來人多了,觀光也跟著開始興盛。政府在2003年首度提出都蘭鼻開發案,遭部落合力擋下;2004年美麗灣渡假村開發又來了,歷經11年波折後,業者決定退出;豈料2018年又傳出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案(簡稱都蘭ATT)的消息。
 
相較於華人社會「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原住民不以金錢利益看待土地,而是將土地視為文化的根基,唯有將土地留下,族群生命才能代代相傳。但觀光就像是一把雙面刃,該如何在發展觀光的同時,又能保有文化的獨立及主體性?
 
舒米恩:「豐年祭呈現阿美族的生活觀,但當我們要發展觀光的時候,我們要把這東西搬出去嗎?就像漢人的年夜飯會開放我們去觀光嗎?」站在即將舉辦阿米斯音樂節的都蘭鼻,舒米恩用「部落的傷疤」來形容眼前對面海灣上的美麗灣渡假村,也更堅定他要在都蘭鼻辦音樂節的決心。


觀光就像一把雙面刃,舒米恩藉由不斷提問去思考,如何在發展觀光的同時,又能保有文化的獨立與主體性?(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姜洋)
 
都蘭教會我們的第一課:
 
不論是部落還是城市,都需要由人來組成,文化則來自於人的長時間生活累積,藉由群體的活力在土地上層層堆疊出文化的厚度,這也是部落、老街區的迷人之處。美麗灣渡假村的失敗經驗,也提供我們在未來城市治理思考中,軟硬分工比例應該要如何去拿捏?「建設的硬體」和「以人為本的軟體思維」是不是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
 
舒米恩邀請族人來家門口表演擺攤,用兩年時間說服部落合辦音樂節!
 
舒米恩也曾經離開部落,到都市求學工作,因為歌手的身份,他也經常受邀到世界各地具代表性的音樂節演出。而阿米斯音樂節的靈感來自於曾參與的兩個音樂節,在日本鹿兒島的GOOD NEIGHBORS JAMBOREE,他看見了社區居民一起在大自然的舊校舍「KAWANABE森林學校」辦慶典;沖繩國際亞洲音樂祭上則被傳統三味線樂器,跨界結合了搖滾、電音、爵士、Bossa Nova等音樂所驚艷。「當下我就覺得原住民文化發展也是這樣,我們不可能只做傳統!既然我們都被送出去都市學習了,就回來繼續使用這些傳統知識,尋找當代文化的發展。」


2017年阿米斯音樂節從室內一路擴散到室外,與土地文化緊密連結。(照片由阿米斯音樂節提供、Photography by江婕羽)
 
「回家是土地肥沃的開始。」這是在都蘭部落長久以來流傳的話。
 
舒米恩回憶:「年輕時覺得學傳統知識很土,但長大之後才知道那是根本,也是文化動能!」阿米斯音樂節是文化動能的體現,也是一條回家的路,但當舒米恩說要辦音樂節時,部落裡的阿姨們卻開始擔心會不會像其他音樂節一樣,為部落帶來負面影響。


舒米恩:「年輕時覺得學傳統知識很土,但長大之後才知道那是根本,也是文化動能!」(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姜洋)
 
「所以在辦音樂節前,我先在家門口辦小型活動,一個晚上兩個表演、兩個攤位,一個月最多兩梯次,我不講這是音樂節而說是部落小旅行,連續辦了兩年後,讓部落的人了解我們可以用文化來經營這件事情,而文化的主體就是部落,跟著部落一起做,從前面開始建立阿米斯音樂節的基礎。」
 
獨立音樂節的高理想,舒米恩堅持不接受政府補助,單純靠門票的銷售,同時也注入土地的思維,每辦兩年就要休耕一年,讓部落、土地都能休生養息,用穩健的步伐走過七年。「現在我們在土地的認同上已經累積足夠的能量,是時候去自己的傳統領域,在自己的土地上唱歌。」


舒米恩堅持阿米斯音樂節不接受政府補助,單純靠門票的銷售,同時也注入土地的思維,每辦兩年就要休耕一年,讓部落、土地都能休生養息,用穩健的步伐走過七年。(照片由阿米斯音樂節提供、Photography by漠視文化)
 
都蘭教會我們的第二課:

在城市裡經常有各式各樣的活動,可以豐富城市生活。但要如何避免眼前的美好陷入曇花一現?取得部落的認同,如同取得街區的認同,未來城市是不是也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由下而上」的串連,一層層溝通對話來累積在地能量呢?
 
體現當代全民中學的概念,讓人與土地產生更緊密鏈結!
 
有別於一般的音樂節,往往是由主要策展人或團隊為主,再串連、組織其他團體,但阿米斯音樂節的作法卻不同。
 
沒有節目表的阿米斯音樂節,近年表演名單從都蘭部落擴大到台灣其他部落,呈現在地多元文化的音樂樣貌,同時還結合都蘭電影院、都蘭國市集、都蘭小教室、原藝工作坊等生活場域,動員都蘭年齡階級一起工作,就像舉辦傳統豐年祭儀式一樣,以最貼近土地氣息的方式,邀請大家一起體驗獨一無二的都蘭文化。

 
阿米斯音樂節呈現在地多元文化的音樂樣貌,同時還結合都蘭電影院、都蘭國市集、都蘭小教室、原藝工作坊等生活場域(照片由阿米斯音樂節提供、Photography by漠視文化)
 
什麼是年齡階級?在傳統阿美族的母系社會裡,有嚴密的年齡階級組織。以都蘭部落為例,男孩子到了約12歲的年紀就必須要參加Pakarongay(阿美族語,意指正在接受訓練的青少年),要服勞役與接受訓練,4、5年後由耆老觀察是否有資格成年,同階級的男孩會一起生活、成長、學習成為真正的男人,而這樣的階級關係會伴隨男子一生一世,直到過世為止。
 
而這套傳統組織規範到了近代政治制度進入後,動搖了部落傳統權力結構,現在大多在部落祭儀上運作,但只要是經歷過完整部落組織訓練的阿美族人,每當部落有大小事務需要幫忙時,即使人在外地都會特地安排時間回來參與,其中也包括了舒米恩。
 
「部落裡的哥哥還蠻棒的,把年齡階層的分工應用在平常生活的部落事務上,工作默契在這幾年裡被建立起來。我雖然負責事前的籌備,但到了音樂節當天,我還是會回到年齡階級裡,穿著傳統服飾與同階級的人一起做事。」舒米恩用「全民中學的概念」,比喻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只是他們打破了學校的學習場域疆界,更深層地滲入到地方社區。


在傳統阿美族的母系社會裡,有嚴密的年齡階級組織,類似全民中學的概念,打破了學校的學習場域疆界,更深層地滲入到地方社區。(照片由阿米斯音樂節提供、Photography by小林賢伍)
 
都蘭教會我們的第三課:

結合地方文化的學校教育,將傳統封閉的學校場域延伸到常民生活現場,讓教育走向我們自身生長的土地與文化,產生更緊密的鏈結。在強調成績競爭的教育模式中,有沒有一種新的可能,讓孩子在學習同時也打下文化動能?


(照片由阿米斯音樂節提供、Photography by小林賢伍)
 
部落青年Pukaw:「房子不蓋超過三層樓,每個人打開窗戶都可以看到海!」維持都蘭最好的樣貌就是不要改變
 
趁著採訪的空擋,舒米恩與年齡階級下幾階的弟弟Pukaw·Alik討論工作,因為隔天他們將在部落召開每月例行一次的行政會議,阿米斯音樂節的工作協調就是其中之一。
 
Pukaw作為部落的中堅份子,希望未來30年後的都蘭會是什麼樣貌?「部落最好的樣貌就是不要改變,我們都有一個共同觀念,所有的房子都不要超過三層樓,這樣住在後面的人打開窗戶都可以看到海。」因為阿美族許多生活文化都來自於大海,如果失去了與大海的連結,那就不是都蘭了。


(照片由阿米斯音樂節提供、Photography by漠視文化)


在都蘭部落有一個潛規則,就是房子不能蓋超過三層樓,讓每一個家戶打開窗戶都可以看見山海。(照片由阿米斯音樂節提供、Photography by漠視文化)
 
都蘭教會我們的第四課:
 
在城市街區中一棟棟的房子井然有序,但背後卻是因為公權力的介入,按照法律規定來建造。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在符合法律的同時,未來在思考街區發展上,也能納入在地人的觀點及視角?尊重你的鄰居、尊重在地聲音,藉由對話凝聚共識,一步步長出屬於地方的味道。
 
部落哥哥蔡政良:「多元與包容的階級共生,才能保有地方的活力與彈性!」
 
都蘭部落的經驗中,阿美族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值得借鏡思考。進入採訪尾聲,我們邀請部落年齡階級裡的「大哥哥」蔡政良,一起來想像明日鄉村及城市。他是新竹客家人,在1994年大學畢業後與都蘭部落第一次相遇,決定留在都蘭,也開啟了他對阿美族文化的認同之路。如今的他是紀錄片導演、是國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是公共電視台的董事,但最為部落人熟知的是都蘭部落總幹事。
 
蔡政良說:「不論是鄉村還是都市,都需要多元跟包容,允許各式各樣的公民團體,不能只有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必須找到不同階級,像是勞工、多元性別階級等,共同關心未來想要過生活的方式,才能保有地方的活力與彈性。」
 
傳統文化知識來自於部落,但是若能用更開放的身分,即使不是原住民,也能在多元與包容下產生認同,傳統知識是不是就有機會在新的應用下長出新的生命?


藉由阿米斯音樂節,希望能用更開放的身分,在多元與包容下產生認同,原住民傳統知識就有機會在新的應用下長出新的生命。(照片由阿米斯音樂節提供、Photography by小林賢伍)
 
最接近土地氣息的阿米斯音樂節,號召樂迷一起守護土地的原貌!
 
為期兩天的阿米斯音樂節不只是狂歡慶典,更是養成用在地文化習慣的思考能力,由下而上、為原住民文化而生的音樂節,今年更將帶領大眾在最靠近太平洋的都蘭鼻上,用更寬廣的都蘭國度視野,一起想像未來。
 
「我希望來參加音樂節的人,都能記住這裡原本的樣貌,如果哪天開發真的抵擋不住了,還有這一群見過原本都蘭樣貌的人,可以一起成為守護部落的力量!」舒米恩在我們要一起準備離開都蘭鼻前,留下了這麼一段話。


走向即將舉辦阿米斯音樂節的都蘭鼻,舒米恩用「部落的傷疤」形容眼前對面海灣上的美麗灣渡假村,更堅定他要在都蘭鼻辦音樂節的決心。(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姜洋)

舒米恩:「我希望來參加音樂節的人,都能記住這裡原本的樣貌,如果哪天開發真的抵擋不住了,還有這一群見過原本都蘭樣貌的人,可以一起成為守護部落的力量!」(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姜洋)
 
第五屆阿米斯音樂節
音樂節時間|11/23 11:00 至 22:00
      11/24 11:00 至 18:00
       (上述為主要節目時間,一定不會準時結束,23號都蘭電影院播到24號凌晨五點)
音樂節地點|台東都蘭鼻 Pacifalan
售票連結| https://reurl.cc/go6vN

關於阿米斯音樂節
由Suming舒米恩,與都蘭部落族人,在2013年於臺東都蘭部落,共同創辨了第一屆阿米斯音樂節。遵循著部落老人家的囑咐:土地,跟人一樣,是需要休息的。連續辦兩年、休耕一年,即將在2019年11月,邁入第5屆阿米斯音樂節,沒有節目表、也不主打強牌卡司。有的,是這塊土地最真切的溫度、以及在地族人真摯樸實的一面:走進來,從遠處飄來的烤肉味撲鼻,再往前走,擠身於逛部落攤位的人群中,來自於國內外不同原住民族的歌聲,以傳統或現代的形式,輪番串流於耳際。



MOT TIMES此次年度專題《重回地方,望向明日城市》,特別以《從地方創生,助攻城市未來》為題,與學學XUE XUE共同主辦「設計師交流之夜:PechaKucha Night」!並邀請米大創意有限公司經理、也是阿米斯音樂節策展團隊成員鄭宜豪,與我們一起分享在都蘭阿米斯音樂節的耕耘經驗,以及未來對地方創生的展望。看完專訪,如果覺得還不過癮的話,歡迎到 PechaKucha 現場一起玩,聽他的親身精采分享!
 
設計師交流之夜PechaKucha Night Vol.41
《從地方創生,助攻城市未來》
時間:2019/11/30 (六)19:40-22:00(19:00開放入場)
地點:學學舞台XUE XUE STAGE
票價:網路購一般票 NT330,當日現場票 NT400
(每張票價均包含NT30回饋至 PechaKucha Global Fund)
更多活動資訊請至官網 連結點此

編輯/李玲玲 lynnli@motstyle.com.tw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